马未都鉴定水平(马未都鉴定收费标准)

邯郸古玩网 本文有1070个文字,大小约为5KB,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

一般而言,人们提到收藏家,就会情不自禁的跟钱扯到一块儿。事实如此,但凡是搞收藏的大家,基本上都是手里有点货的人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,大名鼎鼎的收藏家王健林,你能说人家没钱?说白了,做企业做到人家那份上,搞收藏无非就是钱生钱。马未都虽说也是大收藏家,可他在鉴定文物的时候从不估价。人们心里难免会有一个问号,马未都是水平不行还是不敢提?

既然有这种疑问,不妨来谈一谈马未都的水平问题。马未都纵横收藏界数十年,基本上是一代人的时光。他能够利用自己捡漏所得建立起观复博物馆,文物鉴定水平必然是过关的。此外,马未都身边也有不少搞收藏的人,不乏一些名人。比如海雁、王刚、赵忠祥等大腕,手里有什么东西,都会第一时间让马未都给掌掌眼。

最为关键的是,马未都在首都图书馆举行读者分享会的时候,也曾坦言自己不是不想估价,水平也绝对要比电视上专家高。马未都是一个老成稳重的人,不会轻易说这种大话。所以,马未都既有此言,文物鉴定水平自然也是在线的,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。既然如此,马未都鉴定文物不估价,可能就是胆量不行。

其实,这也是一种悖论。对文物进行估价,这是收藏家的必备基本功。马未都没有这点本事,想要在收藏界立足,那是举步维艰的。所以说,马未都鉴定文物从不估价,也是另有隐情的。对此,你不妨看看马未都怎么说的。马未都在诸多场合中,不止一次地强调:收藏文物,不能谈钱。

马未都之所以多次强调不能谈钱,全在于他看透了文物和钱之间的辩证关系。在马未都看来,搞收藏钻到钱眼里,已经脱离了收藏的本义。一则,容易利令智昏,判断就会出现偏差;二则,谈钱就会显得世俗化,对文物是一种不尊重。基于此考虑,马未都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:上电视台参加节目,永远不谈钱。马未都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
马未都也参加过鉴宝节目,从来不进行估价。马未都对于鉴定结果,一般也只是参考性结果。如果东西不真,马未都就说有点新。倘若东西是真的,马未都也不会给对方说这就是真的,通常会讲这是老的。换言之,马未都给对方鉴定文物只是给对方一个参考性建议,不为对方拿主意。

不仅如此,观复博物馆的文物鉴定日中,马未都也是恪守这一原则,鉴定文物从来不进行估价。为了保证相对的公平,马未都在鉴定文物之前,会给对方签订一个协议。在文物鉴定过程中,也会全程录像。马未都对于文物的尊重,是发自内心的尊重,绝非流于形式。因而,马未都在鉴定文物的时候就从不估价。这一点贯穿马未都收藏始终,某种程度上也奠定了马未都在收藏界的地位。

参考资料:

[1]醉看中华文化——马未都《醉文明》系列丛书读者分享会.首都图书馆

[2]马未都揭中国收藏圈怪现象.《杨澜访谈录》

[3]老北京“顽主”都怎么玩.《观复嘟嘟》

[4]《马未都说收藏》.《百家讲坛》

[5]《收藏马未都》.广东卫视

马未都鉴定水平

收藏界对马未都的口碑不怎样,马未都不靠谱,是真的吗?

推荐回答断章取义。

其它不谈,我只是知道从听了马先生的课开始,我一个之前从没接触过文物的人,对文物与历史文化的关系有了全新见解,并开始去了解我国古老的文化和审美;不知道有多少和我一样的年轻人,从完全空白到知道这个领域,到喜欢上这个领域。这就是马先生的贡献。通过看他的节目和文章,了解到他是个智慧又活得通透的人,理性也有感性的时候,做人很真实,有思想也有追求。他聊文物从不谈钱,不是清高,而是这些没有意义,因为一时的定价不能代表一件历经千百年的文物真正的价值,文化无价。他从来没说自己把文物留给社会多么伟大,他就说人活到一定岁数,拥有的财物太多,身边就会充斥各种心怀不轨的人,这些财物就会成为一种负担。这就是智慧和通透,从他身上不只学到了文物知识,还有审美,还有价值观,还有通达的思想。

那么多收藏大家,多么厉害也是自己厉害,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吗?还不是躲在角落里偷偷把玩,或者羡慕嫉妒恨,或者炒来赚差价。你藏品那么好,你怎么不开个博物馆供大家去看呢?你怎么不留给社会呢?那些人就境界很高吗?不觉得。


转载文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邯郸古玩网仅在为您分享好文章,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handzap.cn/gwjd/42969.html